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一)美經濟下滑可能造成紡織品消費及進口出現負增長
去年三季度以來的次貸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出現自2001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下滑,今年3月經合組織預測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只有0.1%。美國消費者面臨房貸壓力、股市縮水、美元貶值、物價上漲、失業威脅等多重壓力,消費支出預計將出現顯著下降。紡織產品的消費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2008年美紡織產品總體消費及進口水平均可能出現2001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二)美進口市場份額重新洗牌的格局仍在繼續
面臨美市場消費及進口可能減少的前景,2008年各主要紡織產品出口國將繼續激烈爭奪美國市場。從目前情況看,已經實施一年多的CAFTA并未挽回美周邊國家紡織品對美出口的不利局面,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國家對美出口可能會繼續減少,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將繼續爭取擴大在美市場份額,入世后異軍突起的越南2008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直接威脅印度占美第三大紡織產品進口來源地的地位。
(三)我輸美紡織產品增長勢頭可能放緩
2008年是中美紡織品貿易備忘錄執行的最后一年,我對美紡織產品出口既面臨有利因素,也面臨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是設限類別的配額量進一步增長,市場份額有望擴大;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 1、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持續升值;2、新的勞動法實施提升了生產成本;3、國內紡織企業利潤率低下,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較弱;4、非設限類別產品經過連續3年的放量增長,2008年增長潛力有限;5、今年年底雙邊協議到期前,美紡織業界可能再次向美國政府申請出臺貿易保護措施,破壞中美紡織產品貿易政策的穩定。
今年1月,美從全球進口紡織產品數量同比下降3.8%,金額下降4%;從中國進口數量下降3.1%,金額下降7.7%。盡管存在國內南方雪災的因素,但這一跡象仍值得高度關注。
(四)紡織品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卷土重來
中美雙邊協議年底即將到期,美國紡織業界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研究對策,企圖推動出臺新的貿易保護措施。目前美主要紡織團體已經提出了包括反補貼調查、反傾銷調查、政府基于監控計劃自主啟動反傾銷、針對具體產品的保障措施(421條款)等多種方案。
此外,美國大選結果將在一定程度上主導未來紡織品貿易政策的走向,一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上臺,紡織品將有可能再次成為美國政府對中國貿易政策做出嚴厲姿態的犧牲品,而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獲勝,美紡織業界大范圍設限的企圖將可能面臨更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