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中國10年來首次出現成衣輸銷歐美衰退,棉紡公會表示,因為西方國家需求衰退,以及人民幣升值侵蝕獲利,約半數的紡織業者希望能積極銷售紡織品。
歐盟及美國想要看中國落入困境的人,而這些人數近期迅速增加,在英國,中國出口衰退現象讓中國擺脫“中國商品將覆蓋全球”的爭論。但奧運火炬引發的騷動再次點燃對中國產品的恐懼癥。例如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及歐巴馬已經支持對中國采取制裁措施。
美國于2006年底取消對越南成衣的配額管制,對中國貿易造成雪上加霜之沖擊。預計于本年底美國取消對中國的配額管制后,類似的抑制中國制或反中國商品的示威者將更頻繁地出現在西方國家街道。
在歐洲也有類似的問題,歐盟執委會(EC)自2007年底配額管制取消后,持續監視自中國進口的產品,以確保若發現任何產品進口快速增加,可立即采取反傾銷調查。本年1月自中國進口的產品數量持平,采取反傾銷調查似乎不太可能,惟歐盟對中國10項紡織品的配額限制自2007年12月31日結束后,重新開放的襯衫進口成長達25%。
在最近緊張、抨擊中國的氛圍中,政治上對中國課征處罰性關稅的立場比1年前強許多,盡管當時的成長率較目前高。不過對中國的出口商而言,問題不像立法者所想的如此簡單。想想目睹牛津街商店外示威群眾的英國零售業者之觀點,也代表每一個英國時尚零售業者的觀點。
但對于2005年歐盟突然對中國進口成衣采取設限,堆積如山、無法銷售的毛衣囤積在中國港口的事件,大家仍然記憶猶新,零售商決定不再陷入同樣的困境。
當然目前歐美反中國的高漲情緒是否會持續到下一波媒體熱門事件才停止并不確定,但謹慎的零售商不敢冒這個險。中國已經惹毛無法沉默、受威脅及誘惑的兩股勢力:西方消費者及美國總統大選。
消費者是否會拒買中國成衣,或者歐美立法者是否要增加對中國的貿易障礙還不確定。但中國在美國及歐洲的成衣進口量已經下降,反中國的聲浪或課征稅率可能將瞬間成為大議題。
謹慎的零售商及品牌商是否減少在中國的采購將很快有答案,而中國不論是誰設計導致了目前的局勢,都必須負責為中國紡織品進入美國市場游說,沒有人能夠在這場突發的混亂中置身度外。
新聞來源:亞洲紡織聯盟